Grin币行情(今日价格)
在各路大佬、矿池矿工以及大小型交易所的推波助澜下,沉寂了两年多的Grin,2019年一跃成为币圈新晋网红。其主网还没正式上线之前,网络搜索指数和新闻曝光率就直线飙升;而北京时间1月16日凌晨首个区块挖出后,Grin在部分交易所的价格更是一度被哄抬至200美元以上。
截图自:Coinmarketcap
截图自:grin.blockscan.com
然而狂欢过后终究会归于平静。经历过一轮暴涨以及热炒,Grin的价格已逐渐回落至五美元上下的水平,全网算力增长势头也渐趋于平缓。虽说热度有所消减,但是没有发行ICO、没有预挖、没有营销宣传等等看似奇葩的作风,以及核心开发成员大都匿名的神秘行径,始终让人难以移开好奇和探寻的目光。而更有甚者认为,在治理上强调去中心化的Grin重燃了密码极客们的野望,可被视为比特币2.0。
不管是否存在过度追捧或者说评价虚高的成分,在信仰接连破灭、市场已消沉一年的区块链行业里,兼具话题性和创新性的Grin确实激发了不少业内热情。而这波热潮能否持续,就要看Grin的内核到底有多硬了。
携带神秘诅咒的Grin能火不无道理
理念先进、富有极客精神、比特币原教旨主义等等都是媒体和部分币圈大V对于Grin的评价;但从本质上来讲,Grin只是众多支付结算型加密货币的一种。
截图源自:https://grin-tech.org/
根据官网的描述,Grin是为未来几十年设计的、没有第三方限制的、可供全民使用的现代电子货币。项目主要特点如下,
-
团队维护:100%由社区驱动,只接受捐助,不发行ICO、无预挖矿以及创始人奖励;
-
货币政策:发行总量无上限,发币速度不会变化(60枚/min),通货膨胀会逐渐接近于零;
-
发行方式:采用两种PoW算法,分别为ASIC友好型主要算法Cuckatoo31+以及抗ASIC次要算法Cuckaroo29;
-
注重隐私保护:没有账户和地址,可将交易事务简单聚合起来。为了隐藏新事务来源,每笔新交易在公布之前会先在各个对等节点之间私下传播;
-
具有更高的扩展性:利用密码学技术将过去的交易数据大幅压缩,从而确保Grin未来不会因为承载数据过而崩溃。
与比特币类似,Grin仅以挖矿形式产出,由社区共同维护,可作为点对点支付工具使用;但与之不同的是,后者更为注重交易的隐私性,并试图通过新的方式解决区块链系统普遍存在的延展性问题。而这种新的解决方案,就是与《哈利波特》结舌咒同名的MimbleWimble协议。
这种区块链格式和协议同样由匿名者提出,最初以比特币扩容方案现身开发论坛;其主要的创新在于,对比特币的UTXO模型进行修改,使用基于椭圆曲线的加密算法为所有输入和输出创建多重签名,从而实现无需透露地址以及交易数额的机密交易。简单来说,交易双方只需共享由交易方私钥以及公钥组合而成的致盲因子,便能通过相关等式验证交易的有效性。而正因为验证机制的不同,区块也不用存储完整的交易历史,仅保留关键信息便可维持正常运行;这样大大减轻节点存储负担的同时,还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。
在领域迫切期待扩容新进展的2019年里,理论上可实现高度压缩且不透明的Grin,突然受到多方关注不无道理。再加上熊市阴霾、以太坊减产、GPU矿圈普遍焦虑的大环境,矿池以及矿工在前期抗ASIC且挖矿入场门槛低的Grin身上寄予希望也实属正常。
但当前的区块链领域真的需要这样一个项目吗?
从目前来看,不一定。
要知道,每个时间段项目面临的背景是不同的,而最切合当下需求的币种才会成为一代黑马。十年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际,比特币开创了加密数字货币的先河;而后以太坊的出现,打破了区块链仅能应用于数字货币的局限;至于EOS的爆红,则反应出市场对解决去中心化和效率难以兼得问题的迫切要求。反观Grin,其试图解决的问题正好是当前区块链行业的瓶颈没错;但如今市场需求更偏向于可在某一市场上落地的杀手级应用,而非更为高效且注重隐私保护的加密支付工具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Grin在匿名数字货币这条赛道上是潜力股,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创新。集成了MimbleWimble协议、Bulletproofs技术、Schnorr-based MugSig签名方案等等技术,让Grin在保证较强匿名性的同时,也解决了如Zcash“全匿名交易”性能不足的问题。所以说,如果未来市场对于强匿名性数字货币的需求大增,Grin也很有可能跻身主流,成为匿名币市场的主力军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