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tc是什么意思啊(比特币的缩写)
关于比特币,多数人都知道其暴涨暴跌的故事,但鲜有人知道其背后的机理。网上比特币的资料如汗牛充栋,但良莠不齐,许多人为了博眼球发表一些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,误导吃瓜群众。沃伦作为比特币的参与者,有必要向大家阐述比特币的运作机制,客观公正地解读比特币的优势及劣势,帮助各位正确的认识比特币。
比特币(全称bitcoin,简称BTC)诞生于2009年,是首个基于密码学的数字货币。比特币出现以后,区块链概念随之产生,并由此产生了一个高达万亿市值的加密货币产业链。中本聪一手缔造了比特币,在比特币逐渐被世人接受时又悄然归隐,目前,比特币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涵盖全球数百万用户的稳定支付系统,更是一种对冲金融风险的工具。
比特币诞生背景
2008年,资本市场处于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。最初,花旗银行和美林证券开始出现坏账,此后,凯雷集团也开始出现违约,紧接着,有着160多年历史的国际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塌,随后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。
金融危机发生后,失业人数大幅增加,投资者损失惨重,据相关估计,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损失高达10万美元。
金融危机发生后,有人提出一个构想,能不能打造一个独立的货币体系,以应对法币世界的金融风险?
基于这一理念,2008年底,中本聪发表了一篇论文《比特币:一种点对点的现金系统》,文中提出了比特币这个现金系统的运作机理,并在数学上证明了其安全性。他在论文中写道,现行的金融系统受制于“中心化机构的信任模式”,无法实现不可逆交易,而且因为金融中介的存在,会增加交易成本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中本聪的目的是设计一个非中心化的支付系统。
2009年,中本聪在芬兰的一台服务器上启动了比特币系统代码,并挖出第一个区块,史称创世区块。他在区块上写下了当天《泰晤士报》的头版标题,“2009年1月3日,财政大臣处于第二次援助银行的边缘”。
比特币创世区块,
中本聪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却暗示了加密朋克对资本主义的愤怒与嘲讽。数十年之后,比特币成为享誉全球的大类资产,受到不少知名人士以及机构的追捧,整个比特币系统运行十分完美,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。比特币价格也从最初的几美分,上涨至6万美元历史高点,十年累计涨幅高达数百万倍,成为人类历史上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品种。
作为比特币的缔造者,中本聪在比特币逐渐被大众接受时,悄然归隐,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,其真实身份也成了加密世界的一个未解之谜。
区块结构详解
在了解挖矿机制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区块链结构。
区块链,由一个一个区块相互链接而成。整个区块链就像一个账本,每一页就像一个区块,上面记录了比特币的转账记录。
区块链结构示意图,
区块是区块链的基本单元,就像账本的页码,每一个区块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符——哈希值。
区块由区块头和区块体构成,前后链接的分别是父区块和子区块。区块头包含父区块哈希值、版本、时间戳、难度、随机数、默克尔根等参数,区块体包括当前区块经过验证的、 区块创建过程中生成的所有交易记录。
区块结构示意图,
这里我们重点解释一个概念:父哈希值。父哈希值指的是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,这个数据怎么来的呢?
对区块头的数据进行哈希运算,便会生成一个哈希值,区块头中任何数据的改变都会导致哈希值的改变。而区块头的数据包括父区块哈希、随机数等值,因此每一个区块哈希值都不相同,在区块链系统中是独一无二的标志。当前区块中并不会储存自身的哈希值,只储存它的父哈希值,当前区块的哈希值存储在下一个子区块中,相当于子区块的父哈希。
由于每个区块都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(父哈希),并且只有一个父哈希值,所以,每个区块通过他的父哈希可以一直追溯到创世区块。
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用呢?
可以保证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。由于当前区块包含父哈希值,一旦父哈希值发生变化,当前区块必然随之变化,否则无法链接到上一个区块。因此,如果想修改其中某一个区块,必须将后面所有区块链的信息全部修改,这需要耗费巨大的计算量,至少目前的计算机水平完全无法实现,这进一步确保了整个网络的安全性。
比特币挖矿机制
在比特币系统中,挖矿的本质是争夺记账权。在传统金融领域,银行负责记账,在比特币网络中,矿工负责记账。为了获得记账权,需要进行大量计算,求解数学难题。
比特币系统的这道题实际上是求解下一个区块的哈希值。这道数学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方程,不能通过固定公式求解,只能通过计算机一个一个试,俗称枚举法。显然,试的次数越多,算出来的概率也越大,这便是工作量证明。
尽管计算过程复杂,但是验证结果很简单,仅需根据结果代入方程即可,对于计算机而言,几乎瞬间可以完成。
因此,一旦有人率先算出来题目答案,其他人可以快速地进行验证,验证无误后,奖励便会发给他。
但同时有一个问题:有人偷看了别人的答案怎么办?
解决这个问题也很容易,只需要每个人的方程不一样即可,这样即使有人偷看了别人的答案,但因为方程不一样,也无法通过验证,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确实做了一定的工作量,即工作量证明。
矿工算出下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后,便开始打包过去10分钟内的交易信息,之后会将这条消息广播到全网,其他矿工验证无误后,这个区块便成功上链,接着开始下一个区块。
矿工为什么要打包交易信息呢?
矿工之所以打包交易记录,是因为打包可以获得比特币奖励。在比特币网络中,矿工的收入有两个:一个是来自新区块的奖励,另外一个是手续费收入。最初每个区块奖励50枚比特币,之后每隔4年减半一次,目前每一个区块奖励6.25枚比特币,按此估算,最后一枚比特币大约2140年被挖出。手续费收入来自转账的用户,用户每转账一次,便支付一定的比特币作为手续费。在传统金融领域,手续费支付给银行,比特币系统中,手续费支付给矿工。
为了保证出块速度,比特币网络平均每十分钟打包一个区块,不论这十分钟内是否有交易。因此,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,可能有的十分钟有50笔交易,有的只有5笔交易,这就造成了比特币的区块大小不同,但由于区块上限为1M,如果这个区块被填满,只能等下一个区块。这就好比一辆高铁,不论有几个人坐,到点准时发车,此外,这个“高铁”最多只能容纳225人,超过只能坐下一辆。
这种模式导致高峰时期十分拥堵,高铁票价固定,比特币网络手续费可以自行设置,拥堵时将手续费调高,矿工会优先打包手续费高的交易。
比特币既是支付系统,也是一种资产
上面提到,矿工为了获得比特币奖励,会争夺记账权,参与挖矿,每一个矿工都是比特币网络系统的一个节点,而比特币的交易数据就存储在这些节点中。由于目前全球有数千个比特币节点,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,比特币系统运行数十余年,未出任何问题,本质上就是这个原因。正是因为比特币系统没有中央服务器,数据分散在全球数百万个分布式节点中,因此,我们称之为分布式系统或者说去中心化系统。